普门品感应网
标题

佛的姨母:幻化夫人大爱道

来源:普门品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0-31 09:50:23
大爱道的印度话,叫做摩诃婆闍波提,但是她又叫做憍答弥,以中国话说,又叫做幻化与大世主。这都是翻译的不同而有差别。她是佛陀的姨母,也是佛陀的养母,更是比丘尼的创始之祖。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的印度,有着很多的国家,由很多的国王分别统治著。当时的狮子颊王与善悟王,统治著两个国家,他们一向很友好,并且早已有著姻亲的关系。  狮子颊王生有四个王子,最大的一个叫做净饭,故被立为王位的继承人。在同一个年代之中,善

  大爱道的印度话,叫做摩诃婆闍波提,但是她又叫做憍答弥,以中国话说,又叫做幻化与大世主。这都是翻译的不同而有差别。她是佛陀的姨母,也是佛陀的养母,更是比丘尼的创始之祖。

  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的印度,有着很多的国家,由很多的国王分别统治著。当时的狮子颊王与善悟王,统治著两个国家,他们一向很友好,并且早已有著姻亲的关系。

  狮子颊王生有四个王子,最大的一个叫做净饭,故被立为王位的继承人。在同一个年代之中,善悟王也生了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都是极其美丽的美女。因为生得太美了,当第一个女儿出世不久,便被宫里所有的宫娥彩女,惊为天仙下凡,以为是神仙造作的,不是人间所生的,所以给她取名叫做幻化。但是,幻化虽已美得惊人,当她的妹妹出世的时候,却比她更美,于是她的美名,被妹妹占了上风,大家便给她妹妹取名叫做大幻化。年龄虽然姊姊大,名字却是妹妹大了。

  当时,有好多精于看相的婆罗门,多来为她姊妹两人看相,大家都说,这两位公主,不但艳丽绝世,尤其富贵殊胜,相师们都一致认定:幻化当生贵子,将来要做力轮王;大幻化所生贵子,则更贵于幻化所生,将来要做转轮圣王。

  善悟王听了相师们的预言之后,心里自是高兴非常。渐渐地,幻化与大幻化,已经长大成人了,善悟王为他自己的两个女儿的终身大事想来想去,最后还是想到了狮子颊王的净饭太子,他想,自己的两个女儿既然都有大富大贵的大好命运,并且可能生出力轮王与转轮圣王来,如果把她们嫁给一向与自己友好的狮子颊王做太子妃,当然是最最理想的事了。因此,他把他的意思以及他两个女儿的好命运,派遗使臣,告诉了狮子颊王。

  这对狮子颊王而言,的确是一大喜讯。于是很快地,两个国家的宫庭里,著手筹备喜事了。

  因为大幻化的年龄虽然较小,容貌却比幻化更美,命运也比幻化更好,所以首先迎娶了妹妹大幻化立为净饭太子的第一妃子,再娶姊姊幻化,成为净饭太子的第二妃子。

  没有几年,狮子颊王的年纪老了,终于驾崩,所以,净饭太子继承了王位。

  接著,最伟大的局面开始了,最神圣的时代来临了。净饭王的第一夫人大幻化──后来大家称她摩耶夫人,在她娘家善悟王的王家花园──蓝毗尼园中的无忧树下,诞生了悉达多太子。这是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由于悉达多太子的诞生,鼓舞了整个的印度社会,也为宇宙之间带来了无限的幸运与无上的光辉,整个大千世界的天上与人间,从此便迈入了光明灿烂的境界。

  很多有名的相师,皆来为悉达多太子看相,在他们的一生之中,从未见过像悉达多太子这样殊胜的身相。自头顶至脚底,具足三十二种大人之相,普通人能够有了其中的一种,便可大富大贵,何况具足了三十二种。据他们的相法中说,凡是具足了三十二种大人之相的人,必定能做转轮圣王;如果出家,便可证得无上的佛果。

  净饭王在兴奋欢欣之中,又请了当时最最有名的五通仙人阿私陀,来为悉达多太子看相。没想到阿私陀仙看了之后,竟然老泪纵横地哭了起来。他这一哭,惊动了净饭王,随即问他:「难道说我这个孩子有著什么不祥之相吗?」

  「不,他没有丝毫的不祥之处,只是因为他的身相太好了,所以我为我自己感到悲哀。」

  「这是什么意思,请问大仙?」净饭王非常怀疑。

  「我是说: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必定会出家,必定会成佛;而我自己,却没有这分福气亲近佛陀了,我已是老得不久人世的人了。」阿私陀还在伤感地流著眼泪。

  「我们不会让他出家的,很多相师已说过,这个孩子,将会成为转轮圣王。」净饭王兴致勃勃地说。

  「唉!那是他们的无知,要知道,在此末劫的时代之中,是不会有轮王出世的,所以我知道他将来必定出家成佛。」阿私陀仙看完相说完话,便离开王宫,走出王城,又回到他的山上去了。

  这一来,既使净饭王高兴,又使净饭王担忧。当然,他这绝不希望悉达多太子真的出家的;即使出家以后会成佛,在世俗亲情的观念之下,他也绝不希望。他所希望的,是能继承他的王业,扩大他的王业范围,乃至真如相师们所说的,成为转轮圣王,以和平善圣的政治,统理四天下的世界与人民。

  但是,不幸的事件发生了,大幻化摩耶夫人,诞生了悉达多太子的七天之后,便去世了,这对于悉达多来说,襁褓丧母,固然不幸,即使对于整个的王族而言,也是一大损失。

  幸好,净饭王的第二夫人幻化,她是摩耶夫人的姊姊,同时,幻化夫人也生了一个孩子,身相也很殊胜,他叫难陀,他有三十种大人之相,仅比悉达多太子少了两种,如果不出家,也能做到银轮王,能够统治三天下的世界与人民。这样一来,抚育悉达多太子的责任,便由幻化夫人承担起来了。她爱护自己所生的难陀王子,却更爱护她妹妹所生的悉达多太子。她对悉达多太子的情感和用心,不像是姨母,更不像是后母,完全像一位亲生的母亲。虽然太子从小就很乖巧,就很听话,就有过人的智慧,就有超人的体力,但是身为王子的母亲,尤其是身为太子的保护人,其中的苦心,当可推想而知。

  悉达多太子终于在幻化夫人大爱道的悉心抚育之下,渐渐地长大了。使得大爱道高兴的是:她所抚育的太子和王子,并没有使她失望,在王族里有很多同样年龄的许多王子,从小在一起游戏玩乐,不论是比智慧也好,比武功也好,每次总是悉达多太子第一,难陀王子第二,另外一个最顽皮最捣蛋的提婆达多王子,他是净饭王的侄儿,虽然事事想占先,但却次次是第三。

  但是,阿私陀仙的预言,终究应验了。净饭王唯恐太子真的出家,先后为太子娶了三个如花似玉的妃子;然而,终究阻止不了太子要出家的决心。到了二十九岁那一年,出游了四个城门,发现了生老病死的恐怖,觉察了一切众生的痛苦之后,便想要找出一个方法来为一切众生解脱痛苦了。因此,就在一个深夜之中,骑著一匹马,带了一个马夫,悄悄地离开了王宫,并得天神的拥护,越出城墙,渡过城池,去出家了。

  对于太子的关怀,除了净饭王外,大爱道夫人便是最最亲切和体贴的人了,所以,太子逾城出家,虽在夜里,大爱道夫人却依然得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四种奇怪的景象:一是月蚀;二是东方日出,随即不见;三是见有许多人来顶礼;四是见到自己或笑或哭。当她知道太子已经悄然出家之后,才明白这个怪梦,是应在太子身上的,虽然还是不解梦的真意。

  悉达多太子出家之后,一去就是六年多,在这时间之中,大爱道自然是常挂念著,尤其听到太子在雪山苦行的消息之后,听说太子已经瘦得像一把枯柴,憔悴得像一个八十岁的老女人时,自净饭王以下,宫里所有的人,都伤心落泪,这对于大爱道,自也是极其心疼的事。

  好在佛陀成道的消息,传回到宫里了。过了不久,又听说佛陀要回来跟大家见见面了。于是王宫里又掀起一阵兴奋与欢欣的热潮。

  佛陀的回宫,虽然没有因此常住下来,并且也没有在宫里住下一夜。但是,佛陀的一举一动,却都给大家留下了一个清新而庄严的印象,特别是佛陀的言谈开示,更使大家产生了一种超脱的感觉。所以很多人,连净饭王在内,都皈依了三宝,证得预流果;净饭王并还劝令王族的许多子弟,跟随佛陀出了家。这些情景,都看在大爱道的眼里,听在大爱道的耳里,也记在大爱道的心里。她想:太子出家了,也真的成佛了,许多王族的子弟们也都跟著出家了,她自己所生的难陀王子,也被度去出家了。佛法既然这样好,出家既然这样好,男人可以出家修道,女人是否也能出家修道呢?

  这个念头,在大爱道的心里盘旋了很久,终于她也下定了决心,并向宫内的妇女们宣布了她的决心,她决心要随佛出家去了。

  事实上,宫里的妇女们,也早有了这样的希望,只是身为宫女,没有自由,不敢说出口来,既经大爱道一宣布,大家也就随著大爱道的行动而行动了。这一风声传出之后,许多的王族妇女们,也来跟随大爱道了。这是释迦族空前绝后的一次妇女出家运动,也是佛教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次妇女出家运动,跟随大爱道集体出家的妇女,竟有五百人之多。

  但是,佛陀自从回到祖国迦毗罗卫城的王宫,度走了大批的青年王子之后,为了不使已经出家的王族子弟,再受俗情的牵累,故很少再回到祖国来。

  等了很多年,佛陀终于又回到祖国来了,这对于大爱道来说,实在是一个最好的机会。当她听说佛陀又回国了,并且就住在城外的多根树园,她以为她的愿望可以实现了,便带了五百个妇女,到多根树园去礼见佛陀。首先请佛陀向她们宣说佛法的道理,然后便由大爱道领导著全体的妇女,向佛陀合掌恳求,她们使用很技巧的话说:「大德世尊啊!有没有女人在佛教中出家的呢?有没有女人在佛教中出家之后,也能坚修清净梵行,证到四种沙门圣果的呢?」

  佛陀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觉的一切智人,对于大爱道的用意,是早就明白了的,所以也就直接了当的回答道:「你们要问这些事吗?不过我要告诉你们,大爱道,你们可以穿著在家的服装,修学佛法的清净梵行,若能做到纯净圆满无垢无染的程度,同样可以得到无上的利益安乐。」

  「大德世尊啊!恳求慈悲吧,也让我们妇女们出家吧。」大爱道再次三番地向佛陀恳求,佛陀的回答,却是同样地劝她们在家修行。这使她非常伤心,但是佛陀的威德,使她不敢继续恳求,只好恭恭敬敬地礼辞了佛陀,怏怏然地重新回到宫中去。

  可是,佛陀的不允所请,虽使她很伤心,但却毫不灰心,也不退心,相反地,她竟号召跟随她的妇女们,采取了进一步的行动,自动地剃除了各人的秀发,自动地披著了坏色的架裟,一切办妥之后,再度去晋见佛陀。

  然而,当她们赶到多根树园时,佛陀以及诸大比丘弟子们,已在先一天离此他去了!大爱道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率领著五百个妇女,沿著佛陀所经过路线,随后跟了前去,但她们与佛陀之间的距离,始终隔著一天的路程。

  终于佛陀在一处名叫相思林的地方,暂停了一天,而让她们赶上了。

  王族的妇女们,一向居在深宫中,从未有过长程的跋涉,从未吃过这样的辛苦,在路上,昼行夜宿,餐风沐雨,日晒夜露,没有定时定量的饮食,也没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好天时,漫天是飞扬的尘土;阴雨时,满路是肮脏的泥泞。走了好几天,她们的脚上都起了水泡,她们的身上也增了一层尘垢的壳,当她们赶上佛陀,礼见佛陀的时候,已是疲惫不堪,已像一尊尊泥塑的人了。

  佛陀见她们这样辛苦,这样虔诚地赶到了,便给她们安慰了几句,并且依照惯例,给她们说了一些佛法。这对于她们是非常欣喜的事,她们以为佛陀既然这样慈悲地安慰了她们,一定已被她们的行动所感动了,这一下一定会准许她们出家了。故在闻法之后,大爱道又领导全体妇女,礼佛合掌,恳切哀求,如前次一般,请示佛陀道:「大德世尊啊!有没有女人在佛教中出家的呢?有没有女人在佛教中出家之后,也能坚修清净梵行,证到四种沙门圣果的呢?」

  想不到,佛陀虽已看到她们,都已剃了光头,披了袈裟,但却并未改变最初的原则,佛陀说:「你们要问这些事吗?不过我可告诉你们,大爱道,你们可以剃除头发,披著漫条无缝袈裟,在家乃至尽形寿,坚修清净梵行,若能做到纯净圆满,无垢无染的程度,同样可以得到无上的利益安乐。」

  大爱道又作了如上同样的再三恳求,佛陀还是不承认她们出家的要求。

  现在,大爱道感到失望了,感到无以告求了,感到空虚、惆怅,无以自抑、无以诉说的悲哀,她离开了佛陀,茫茫然地站在门外,痛哭流泪!

  此时,佛陀的侍者,阿难尊者,适巧从门外进来,见到佛的姨母,站在佛陀的门外,正在悲伤的哭泣。阿难尊者心肠最软,但他尚未证到阿罗汉果,他对佛陀的心思,更是莫测高深,但是摆在眼前的事实,使他非常同情。他近前去问明了大爱道哭泣的原因,便对她说:「□答弥,你且不要伤心。你等一会,让我去为你们再向佛陀请求一下试试看。」

  阿难尊者非常尊敬佛陀,佛陀也特别爱护阿难尊者,他经常随侍在佛陀的左右,所以说话比较方便,尤其他想到大爱道是佛陀的姨母,在抚育佛陀的恩情上说,也等于是佛陀的母亲,所以他想,佛陀应该允许大爱道出家的要求。但他顶礼了佛陀之后,也是用技巧的方法向佛陀请示:「世尊,我想请示一个问题:有没有女人在佛教中出家呢?有没有女人在佛教中出家之后,也能坚修清净梵行,证到四种沙门圣果呢?」

  佛陀知道阿难尊者问话的用心,是为了替大爱道求情,但佛陀还是照实告知他说:「是的,有的,在过去诸佛的时代,都有四众弟子,那就是男人出家为比丘,女人出家为比丘尼,男人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如法修行,都可以证到四种沙门圣果,从初果预流到四果离欲的阿罗汉,男女一律平等。至于在家学佛的男女,便是优婆塞与优婆夷,如法修行,除了不得阿罗汉果,都可以证到三种圣果,从初果预流到三果不还,男女也是平等。」

  阿难尊者静静地听完佛陀的开示之后,接著便说:「既然如此的话,世尊是不是也可以准许女人出家呢?」

  佛陀听了阿难尊者的请求,显得非常严肃,佛陀说:「阿难!你不要多管闲事,你不要替女人请求在我的佛教中出家,你不要为佛教制造不幸的命运。你要知道,如果允许女人出家,我的佛法,便不能久住于世,正法住世的时间,便要减少五百年。许可女人出家之后,想出家的女人必然很多。譬如一个人家,男少女多,这个人家一定不会兴旺,一定难防盗贼的偷劫与损害;所以女人出家,破坏正法,也是如此。阿难!又像种田人家,苗长谷熟之际,忽被狂风所吹,冰雹所打,损失必定惨重;女人出家,对于正法而言,也是如此的不利。阿难!再像甘蔗园田,即将成熟之时,突然遭受到病虫的侵蚀,收成一定很差;女人出家,对于正法而言,也有同样的不幸。所以,你不要为女人求情。」

\

  「是的,世尊。」阿难尊者又接著奉劝佛陀道:「女人出家虽然对正法不利,但是,大爱道是世尊的大恩人,佛母命终之后,全由大爱道来抚养乳育世尊的,念在这分母子的恩情上,难道就不该度她出家吗?」

  「阿难!你的话不错。」佛陀又继续说下去:「大爱道对我,的确恩重如山;但是,我也并非不知报恩,为了整个佛法的命运,为使正法住世的时间更久,为使能有更长的过程接引更多的众生来信佛学佛,而走上解脱之道,所以我不能循了个人的私情,而放弃更多的众生。同时,以我佛法的角度来说,无有不报父母之恩的道理。若以凡夫而言,为人子女者,虽担父母置于两肩,经过百年,不生疲倦,亦未能报大恩。所以在佛法说,最要紧的,是使父母信仰佛教,得见四谛真道,走上解脱生死之途,此实非同单供养衣食者可比。但是,我已使得大爱道在闻法之中,得知三宝,皈依了三宝,受了五戒,明白了苦、集、灭、道的四圣谛理,已经证到了初果预流,她将必定解脱,所以我已报过大恩了。」

  「是的,世尊。」阿难尊者虽然听了佛陀一番开示之后,觉得佛陀拒绝女人出家是很有道理的;但他一想到大爱道尚在门外哭泣,尚在门外等待他的好消息时,他又不禁鼓足勇气,向佛陀再三恳求了,他说:「根据佛陀的开示,过去诸佛,都有四众弟子,故愿世尊也同过去诸佛一样,准许女人出家;女人出家,受了比丘尼戒,既然也能同比丘一样,最高可以证到阿罗汉果,故愿世尊也给她们一个即身证得四果的机会。」

\

  佛陀不是不许女人出家,更不是轻视女性,只是为了佛教的前途著想。现在,既经自己最爱护的侍者,为之再三恳求,也就只好答应了;但为挽救佛教的不致快速地衰微,不得已,便为出家的女性,特制了八条规定,称为「八不可违法」,亦称为「八敬法」。佛陀命阿难尊者转告大爱道,如能遵守八条规定,她们便算比丘尼。佛陀不要女人亲自到佛前剃度;佛陀为防外人的讥嫌,不使比丘度女人出家,佛陀也不亲自度女人出家,而使大爱道等五百妇女,依八敬法而得度出家。

  比丘尼八敬法的内容是这样的:

  一、百夏比丘尼,要礼初夏比丘足。

  二、不骂比丘。

  三、比丘尼不得举比丘过,比丘得举比丘尼过。

  四、比丘尼受具足,须在二部僧伽中受(先于十人尼僧伽中受戒,再求十人比丘 僧伽为之作证)。

  五、比丘尼犯僧残罪,应在二部僧伽中忏除。

  六、每半月须求比丘教诫。

  七、不同比丘住一处安居,也不得远离比丘住处太远安居(为便于请求教诫故)。

  八、安居圆满,应求比丘为比丘尼作「见、闻、疑」罪的三种自恣(根据所见所 闻所疑的犯戒事实举罪)。

  阿难尊者很高兴地,立即将此「八不可违法」转知大爱道。大爱道听完之后,在满心欢喜,顶戴受持,依教奉行之下,仍提出了一个要求,她说:「大悲世尊所制的八条规定之中,关于百夏比丘尼要礼初夏比丘足的要求,我有一些疑问:世尊不是常说平等平等的吗?」

  阿难尊者又将大爱道的意思去请示佛陀,佛陀说:「我这八条规定,是为维护佛法而制,也是为了爱护比丘尼而制,使比丘尼们依比丘为师而导,比丘尼才不致没有保障,才不致没有教育,才不致形成骄慢,而变成腐化,而腐蚀了佛的正法。」

  从此,释迦如来的佛教之中,有了比丘尼了,具足了四众弟子了。

  从此,凡是女人求佛剃度,佛陀便令大爱道为之接引;若有女人向佛的诸大比丘弟子求度出家,他们也介绍去给大爱道为之剃度。佛未允许男众直接剃度女众,佛陀以及佛陀时代的所有比丘,也没有一个曾经剃度过女众;比丘尼众之中神通第一的莲花色比丘尼,虽由目莲尊者的教化而发心出家,但她出家的亲教师,仍是大爱道。

  不过,除了最初出家的五百位比丘尼外,以后的女性出家,均须在二部僧伽中以羯磨法受戒了。从此之后,大爱道比丘尼的责任更加重大了,她自己敬佛、奉法与礼僧,也要领导并教育著所有的女性出家人,都能敬佛、奉法与礼僧。佛陀以及比丘大德们,不会直接管理乃至过问尼众的生活,比丘大德的教诫比丘尼,也仅每月两次。所以比丘僧团的统理,是以佛陀为中心,比丘尼僧团的统理,原则上虽然也以佛陀为中心,实际上则以大爱道比丘尼为依准。她既为妇女们争取了得以出家的机会,也为出家的尼众树立了最好的榜样。她兢兢业业,唯恐由于妇女的出家,而损害了佛的正法,所以她出家之后,除了领导尼众的僧团,也从不轻易放弃亲近佛陀的机会,凡是近佛而住的时日,每天总要去礼敬一次佛陀的慈容。以往,她是净饭王最贤惠的王妃,她是太子最最慈祥的姨母;现在,她是佛陀座下最最受教的比丘尼弟子,她是尼众僧团中最最理想的领袖。除了摩耶夫人,她是世间最最完美的女性,也是世间最最伟大的女性。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身许国 以身许国

以身许国成语名称以身许国成语拼音yǐ shēn xǔ guó成...

1997年9月22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22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22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22日...

1997年9月2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2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25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25日...

1997年9月1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9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19日...

1997年9月1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

1997年9月17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公历1997年9月17日...

最新文章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古诗原文[挑错/...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