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感应网
标题

佛法与孔子之道

来源:普门品感应网作者:时间:2019-10-31 09:54:30
佛法与孔子之道 我未入佛法以前,亦曾寝馈於孔、孟学术之中。迨皈佛修学以後,复将孔教经籍之精华,取而与佛乘相印证,觉以前见解,不如学佛以後所得之别有精微广大深切著明之处。今日幸得机会,以此题与在座诸君共同研究之。  讲到本题,先分孔子之道与佛法之二段以说明之。何谓佛?原音乃佛陀二字,迨後简称曰佛,其义盖谓觉悟者。醒觉之人乃名曰佛,如有学问之人称学者,由学而得醒觉之人称觉者。译其意义:一般众生咸在迷梦

  佛法与孔子之道

  我未入佛法以前,亦曾寝馈於孔、孟学术之中。迨皈佛修学以後,复将孔教经籍之精华,取而与佛乘相印证,觉以前见解,不如学佛以後所得之别有精微广大深切著明之处。今日幸得机会,以此题与在座诸君共同研究之。

  讲到本题,先分孔子之道与佛法之二段以说明之。何谓佛?原音乃佛陀二字,迨後简称曰佛,其义盖谓觉悟者。醒觉之人乃名曰佛,如有学问之人称学者,由学而得醒觉之人称觉者。译其意义:一般众生咸在迷梦颠倒之中,无有能豁破此迷梦而得大觉悟者,自觉觉人以拯斯世,惟佛能之,故佛为觉者;然非绝对超然於人生以外若他教所奉之天神也。

  一切众生如能大彻大悟醒觉迷梦,自觉觉人,皆可成佛。佛之释义,如是如是。何谓佛法?佛法也者,并非佛另造之法。缘吾人类等众生於此迷梦之身世,不能彻见真相,认识其本来面目,妄执物我,造业受报;如在梦中,误以其梦为真,悲欢苦乐,不能解脱。而佛为大觉大悟,解脱迷梦,彻见一心十法界如是如是之本来面目者,其视众生,如生而盲,一切不知,以手扪索,一知半解而自满足,妄立种种宗杀、种种学说,愈益迷梦,沉溺忘返。

  佛以大智慧洞彻谛了,明明白白,实际如何还他如何,恰如其分际,非支支节节之知解,乃完全普遍彻底之了悟。豁破此迷梦而得达迷梦界非迷梦界之真象,此为佛所证明之法,谓之佛法者一也。自觉如是,依自觉以觉他,必使世界众生悉皆同成大觉,而苦於众生不能了解。佛於是生大悲悯心,应现迷梦之众生世界中以觉悟众生,将佛智慧所了知之真理真象,因机制宜,以最善巧之言说推证明白,使闻者皆易於了解。更凭佛之智慧能力,在种种行事上启发光明之路,俾众生平平坦坦、明明白白由之而如法修行,由行得证,与佛一样,得从迷梦中而大觉大悟,洞彻一心一法界之真理真象,此为佛悟他之法谓之佛法者二也。何谓佛,何谓佛法,大致已讲解矣。

  复次、更讲孔子之道:孔道精要之所在,我以为:天地之间,万物之中,有矿物,有生物,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动物之中分为羽毛鳞角裸,而人类在焉,类类不同,但更有类类相同之点,人之四肢百骸中含矿质,死化为土,是同於矿物类也。人人爪甲毛发能生长而不知痛痒,是同於植物类也。饮食男女巢穴游戏之需,与鸟兽等,是同於动物类也。关於生命上之操作、营求、储蓄、供给,和人类与动物类共同自然而有,胥不足以显示人类特长之德性,及人格上之地位与价值,何以岐异於草木鸟兽也耶!我以为孔子之道,注意人类在万物中特殊不同之德性,所藉以岐异超尚於其他动物者在此,即孟子所谓人之异於禽乱者几希是也。此几希之别,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保全人格,崇尚人生特长之德性,廓充而长养之,可以为贤为圣;小人反之,则可下侪禽兽。从人类特长之德性以开发恢宏之,孟子所谓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养而充之,仁、义、礼、智不胜其用者是也。但人人有超乎动物之上蕴乎中之理性同,而能否发扬充尽之,则人人殊。仁、义、礼、智非由外铄,人生本有,善为维护,如草木之萌芽,不使夭折损害,俟其长养成功,为贤为圣,不外乎此。

  笃於内行,发为伦常之德。世界人类,近而家庭,近而社会、国家,应当为如此即如此,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各尽其道。立身处世。先须保存德行,扩充理性,各安其分,各适其宜,人到恰好地位,使人类有人类之道德,异於禽兽,方有人生之真价值。故曰:孔子之道,为人生在世最正当之办法。然孔子之道对於为万物灵长之德性,注重如此,亦非将人生需求之衣食住等生活问题屏而不讲也。实有见於人生先明人姓,後乃从事生活,方为人类生活,安其生,乐其业,完全恃此德性为之维持,非以禽兽共同之生活而泊没人性也。谋国及治一地方者,仅仅以富强为目的者,其见毋乃舛谬!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殊不思国与国之间,此亦谋富强,彼亦谋富强;以至国内各省,此亦谋富强,彼亦谋富强;甚至一县、一村、一家、一人,上行下效,相率同风,交征利,利害冲突,必出於争,争之不已,战斗之事不可避免,非仅失败者不堪闻问,即优胜获得者亦损害无偿!可见富强绝非最高目的。既富矣而後教之,即发挥人群理性中之伦常道德,方为不埋没人类理性,不失堕人类价值,方为不虚生为人。即饮食、男女、居处亦与他动物有别,以其有理性为之条贯也。以此言之,孔子之道,为人生在世最正当之办法,可无疑义。人类生活需要,亦以人性驭之为运用,而不妨害正义,此又为研究孔子之道者所当注意之前提。

  孔子之伟大人格,生有自来,非常人可及;人之希望,勉疆学之,随其造诣,各臻其相当之境域与地位,圣人则不可能也。然孔子则殆为天纵之圣,生有自来,超乎常人之上。如孔子喟叹为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将一生经过约略表现,而彼时及门弟子亲灸其训诲,皆学之而弗及。颜子天才不及孔子,而以好学见称於师,用功太过,不幸短命而死;尢可见孔子非常人所能学而企及也。明矣!

  孔子高尚精神,别有寄托,非现世为限。孔子一生修养功纯,其高尚之精神,实超越寻常人生世界之上。观乎“天生德於予”,“天之未丧斯文也”二语,可以觇其精神寄托之所在。所谓天也者,既非蔚蓝无际穷窿在上之天,亦非世俗人心理中备具人格之天,不过表明其精神所寄托之不思议力,善其所当善,恶其所当恶,不为事事物物所牢笼,提高精神,俯察一切现世之生活,万不足以限制之。孔子虽不曾明言,而就子贡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颜子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等语觇之,则精神寄托之所在,虽不以之示人,而最亲近之弟子,则窥知一二。孔子又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人生不百年,幼稚无知,求学明理,至近亦在中年以外,余则老病死耳!死则灭没,尚何闻道之亟需,朝闻道而以夕死为可?则现世界以外别有境地,从可知矣。子路问事鬼,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是孔子之教化他人,注重先正当作人;复以子路未臻圣境,非所宜问,不如以生知死,以事人知事鬼之为切近也。庄子评孔子“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六合者:人生世界之宇宙时间空间是也;既曰存而不论,绝不曾直斥为无;而确然有存,是可知孔子精神之寄托,殆超乎常人人生宇宙之上也。质言之,即不以现世为限。故吾於孔子之经典,入佛以後复取而研究之,觉其精义奥理,即讲之百年,亦不能尽,今大致说明,如此而已。

  孔子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必如何而可得之?必成永久完全快乐调和之地位乃可得之。迷梦打不破,即不能不常在忧患、疑惑、恐惧之中。文王演易,孔子作春秋,即成功於此之心境中。吾人欲超脱忧患、疑感、恐惧而达仁智勇之境,必须以佛法为依归,而念念趋向无上真觉;然後遇不测之危难,成人生不能终免之病死,得从容暇逸,处之裕如,不至旁徨无著矣。此即非佛法不能为孔家精神谋得一最高之寄托,使之发达无阂之明证也。

  结论以佛法目的而令一切众生皆成佛,一切迷梦皆大觉悟,今姑不论。但就人生在世,须知孔子之道不可须臾离,欲完全一作人之品格,必由孔子之道而成就:然必经佛法之甄陶,乃能生养若孔子、著儒门诸贤之伟大人格。於入世之志,具出世之胸襟,必以佛法为归宿,乃得安身立命。至其余、直认在世无价值无意味而生出世心者,亦必以佛法度之,方可解脱。更须知人身之难得,佛法之难闻,既有人身,即有闻佛法之资格凭藉,下一番深研细究功夫,期得彻底之了解,庶不虚生人世!如其见道不真,向道不勇,遇度不度,可惜孰甚!太虚至贵省,承诸团体之欢迎,深愧无所贡献,简短之谈语,愿诸善知识加以研究!幸甚!

\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辞害意 以辞害意

以辞害意成语名称以辞害意成语拼音yǐ cí hài yì成语...

以身试法 以身试法

以身试法成语名称以身试法成语拼音yǐ shēn shì f成语...

以酒解酲 以酒解酲

以酒解酲成语名称以酒解酲成语拼音yǐ jiǔ jiě chéng...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

以身试险成语名称以身试险成语拼音yǐ shēn shì xiǎn...

以身许国 以身许国

以身许国成语名称以身许国成语拼音yǐ shēn xǔ guó成...

最新文章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古诗原文[挑错/...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