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感应网
标题

与柳有关的风俗和趣闻

来源:普门品感应网作者:时间:2022-10-18 09:08:53
与柳有关的风俗和趣闻春风和煦,柳枝飘摇。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曰:“漏泄春光是柳条”,说的是柳是报春的使者。自古以来,柳树以其婀娜多姿的风采,深受人们的喜爱,形成了许多与柳有关的
与柳有关的风俗和趣闻 春风和煦,柳枝飘摇。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曰:“漏泄春光是柳条”,说的是柳是报春的使者。自古以来,柳树以其婀娜多姿的风采,深受人们的喜爱,形成了许多与柳有关的风俗和逸闻趣事。

  插柳游春之俗。

我国古代有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取生机勃勃之意。民间早就有“清明不带柳,红颜成皓首”的谚语。头上戴上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柳色把春天带到了人们的心里。

  折柳赠别之俗。这里有两个寓意:一是柳极易生长,用它送友比喻无论漂泊何处都能枝繁叶茂;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含有“挽留”之意。史载,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代。唐代诗人王维在《渭城曲》中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送别名作,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赠柳示爱之俗。春柳婆娑袅娜,万缕柔丝,自古就被视为绵绵爱情的象征。赠柳既能传情,亦表示忠贞之爱。“系春情短柳丝长,隔花人远天涯近”。自古以来,春柳就成为文人墨客笔下赞美爱情的题材。唐人孤独及“官渡柳歌”诗云:“远客折杨柳,依依两含情”,写出了情人在柳下相赠柳枝,倾吐内心的缠绵恋情。

  杨柳尚有一奇,即与众多历史典故拥有不解之缘。公元605年,隋炀帝下旨开凿济渠,在大堤两岸栽植柳树。杨广诏令庶民百姓每栽活柳树一株,钦赐细绢一匹,并御封柳树姓杨。白居易在“隋堤桥”一诗中,专咏此事道:“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傍流水,西自黄河东接淮,绿影一千五百里。”

  有趣的是,古代军营对柳竟也情有独钟。《战国策》载,楚国射手养由基身怀绝技,能“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于是,“百步穿杨”,威名远扬。汉文帝时,太尉周亚夫驻军咸阳细柳,从此军营泛称“柳营”;晋陶侃驻守武昌,营寨到处植柳,一都尉盗柳移植私苑,陶侃知后责问其“此是武昌西门之柳,何因来此?”都尉只得原璧奉还。自此柳又多了“官柳”这一别名。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鱼驱蝇 以鱼驱蝇

以鱼驱蝇成语名称以鱼驱蝇成语拼音yǐ yú qū yíng成...

以骨去蚁 以骨去蚁

以骨去蚁...

以防万一 以防万一

以防万一...

以防不测 以防不测

以防不测成语名称以防不测成语拼音yǐ fáng bù cè成...

最新文章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古诗原文[挑错/...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古诗原文[挑错/...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_1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